專業生產電纜繞包材料與填充材料
全國24小時服務熱線:
18012692858一、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,2萬億產業有望加速發展,三類企業率先受益
據財聯社,近日,政府工作報告提出:積極打造生物制造、商業航天、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。
在政策支持和產業技術創新推動下,低空經濟會是一個萬億級的產業板塊,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。在頂層政策支持,新興需求驅動及國內頭部eVTOL(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)主機廠適航認證逐步落地的背景下,低空經濟市場或存在較大預期差。eVTOL雖仍處于產業化的初期階段,但隨著低空經濟框架逐步成型,相關企業產品技術成熟度有望逐步提升,未來有望帶動產品量產落地。近期,全國首條eVTOL跨城跨灣航線試飛成功,有望探索未來城市空中交通出行新范式、推動eVTOL商業化運營進程。展望后市,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超5000億元,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。當前低空經濟產業處于早期,投資關注政策及產業進展的催化。具體關注:1)低空基礎設施,如空管系統、通信導航監測等感知設施;2)飛行器制造:包括整機及供應鏈企業,如碳纖維、鋁箔麥拉、電機、電池、飛控等;3)具備稀缺資質的運營商。
二、月球建電站!中俄聯手清潔能源新篇章,這一行業迎黃金發展期
據界面新聞,俄羅斯稱正考慮與中國合作于2033至2035年開始在月球建核電站。
核電作為清潔能源的最優選擇,雙碳戰略目標下發展路徑清晰,加上我國四代核電技術研發處于世界前列,中俄合作潛力進一步釋放核電市場增量空間。于我國而言,核電產業受政策影響大,自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核電建設定性轉向“積極”后,近年審批節奏已提速至年均10臺,已進入了較為積極的發展時期。相較發達國家,我國核電發電占比偏低(當前僅2%),若按照2035年核能發電占比要達到10%的規劃(中國核能發展報告(2023)),行業長期增長空間大。另外,IEA預計中國運營機組將在2030年前超越美國。相較2019-2021年我國每年核準4-5臺機組,近兩年明顯提速,2022-2023年核準機組高達20臺,2024-2025有望迎來設備交付大年,其中價值量占比高的壓力容器、蒸汽發生器、閥門等增長機遇可期。
三、政府工作報告釋放利好,2萬億投資加速釋放,四大行業直接受益
據財聯社,近日,政府工作報告提出:深入推進能源革命,控制化石能源消費,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。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,推動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,發展新型儲能,促進綠電使用和國際互認,發揮煤炭、煤電兜底作用,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。
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,直接利好光伏、風電、電力設備(特高壓)、儲能等相關行業。202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火電,全年新增裝機超全球一半。預計碳中和政策將以保障能源安全為根本,發揮火電兜底作用的同時,加強大型風光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,推動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,促進綠電使用和國際互認,推動形成“有源”雙向交互配電網,提升電力系統調度能力。展望后市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能源局印發以沙漠、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顯示,規劃到2030年,建設風光電基地總裝機約4.55億干瓦。風光項目總投資近2萬億,加上配套的儲能、特高壓等設施,總投資將超2萬億。關注光伏、風電、特高壓、儲能等相關行業龍頭。
四、每年5萬億!涉7大領域,機床、礦山設備或先受益“設備更新”
據新浪財經消息,國家發改委主任表示,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系統性的政策文件,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,重點聚焦7大領域,包括工業、農業、建筑、教育、交通、文旅、醫療等領域的設備更新換代需求是巨大的。
在當前外需逐漸趨弱、內需依賴基建的背景下,通過設備更新改造,有利于擴大制造業市場需求,增強發展后勁。決策層拋出的這個“設備更新PLUS版”,規模更大、范圍更廣。發改委的介紹,“工業、農業、建筑、教育、交通、文旅、醫療”這7大領域當中,工業這一塊,2023年末規上工業企業資產就超過160萬億元。僅設備領域,2023年,全國工農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模約4.9萬億元,隨著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,設備更新需求會不斷擴大,初步估算將是一個年規模5萬億以上的巨大市場。此次政策面“主動出手”推進設備更新,將提升經濟向“新質生產力”飛躍的進度,也將賦予股市中與“新質生產力、設備更新”相關板塊投資激情。通用設備作為中游工業投資品,其增長動力受下游需求驅動,具備典型周期性成長特征。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和產業升級趨勢影響下,有望率先受益。可關注更新替換需求占比高的機床、注塑機等。此外,下游長周期資本開支不足的行業,也有望成為政策初期受益對象,如礦山裝備、煤機、船舶、軌交裝備及油服等。
Merit Wire&Cable Material Co.,Ltd
全國24小時服務熱線
18012692858